“用科研服务健康未来”——专访艾斯博数据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经莉医生

2022-03-28 09:59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2755

记者:贾明远(Jia Mingyuan)在医疗科研日益走向数据驱动与跨学科融合的今天,如何将临床经验与科研分析有机结合,成为行业内共同思索的方向。自2022年3月起,江苏省知名医学专家、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科副主任经莉正式受聘为艾斯博数据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作为一位兼具临床智慧与科研视野的医学科学家,经莉医生的加入为研究院注入了全新的专业能量。

日前,记者有幸对经莉博士进行了专访。面对镜头,她谈到的不是头衔光环,而是厚重的责任与对医学科研未来的思考。

“对我来说,这是一次身份的延伸。”在谈及受聘感受时,经莉医生语气沉稳却饱含激情,“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我积累了多年的临床一线经验,也完成了多个与妇科恶性肿瘤相关的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项目。但这次受聘艾斯博,是我第一次从结构化科研机构的角度来审视医学问题。”

经莉医生的履历本身就是一张沉甸甸的“科研名片”。她主导了多个针对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分子机制的研究课题,其代表性成果已在《AJTR》、《FBL》、《Current Molecular Medicine》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通过TCGA与GEO数据库的深度数据挖掘,她不仅建立了若干与预后密切相关的分子模型,也推动了免疫微环境对肿瘤演化的系统性认知。

记者注意到,经莉的研究不仅仅局限在基础科学层面,更有强烈的“落地思维”。她所关注的是如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患者获益——这与艾斯博数据研究院“以数据驱动精准医疗”的理念不谋而合。

“我理解的精准医学,不只是技术堆砌或样本分析,而是要在对疾病本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做出干预判断。”她认真地说,“艾斯博的数据资源平台,为我们提供了跨越地区、跨越病种的分析机会,而我希望通过在妇科恶性肿瘤领域的长期积累,为研究院搭建一套更适配临床实情的生物标志物筛选框架。”

这正是她当前重点推动的一个项目:在研究院主导的“女性健康数据一体化治理平台”中,经莉主张设立“妇科癌症早筛模型库”,通过多维数据汇聚,探寻高风险人群预测算法。她补充道:“我们不仅仅是‘看数据’,而是要‘理解数据后的机制’。我希望能打破数据与生物本质之间的壁垒,重构我们对于肿瘤早期干预的科学路径。”

记者进一步追问她未来五年的发展计划。经莉的回答清晰有力,透露着战略思维与研究者的冷静逻辑。

“第一是完成机制-数据-临床三维整合路径的试点,打通研究院数据模型与三甲医院实际临床场景的对接;第二是在国际层面上,构建一套以亚洲女性数据为基础的妇科疾病风险预测标准;第三是继续推动妇科肿瘤免疫微环境图谱的研究,让免疫疗法在更多适应症中落地。”她沉吟片刻又补充道,“我们这一代研究者,不能满足于发表几篇文章、发明几个指标。我们应该对行业结构做出推动,对普通女性的健康需求形成正向回应。”

采访过程中,经莉医生的表达始终精准而克制。她不是一位张扬的科研明星,而更像是踏实耕耘的探路者。在医学与数据、科研与管理、理论与临床之间,她不断寻求更高效、更真实的连接方式。

“其实,回头看,我的职业发展从未离开‘医生’这个身份。”她坦言,“不管做研究,还是参与援外医疗、指导学生,我始终站在患者需求这一终极出发点上思考。艾斯博让我从另一侧面继续履行医生的使命——用数据与科技服务健康。”

随着采访的结束,我们看到她走出会议室,又立刻投入一场视频讨论会议之中,背景板上赫然写着“妇科肿瘤早筛模型参数回顾研讨”。这正是她日复一日研究工作的缩影。

无疑,在未来的科研征途中,经莉医生将在艾斯博数据研究院这个新平台上,用她的学术深度与临床温度,推动医学科学朝着更理性、更温暖的方向前行。

责任编辑:小志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环球经济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