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媒为笔,书写行业新精彩

2025-03-12 09:12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2649

记者陈雨薇“第一次站在主持台时,我就明白,话筒不只是传递声音的工具,更是连接人心的桥梁。”坐在公司会客室里,林莉莉指尖轻轻划过桌上的一份活动流程表,眼神里满是对过往的珍视。如今身为公司内容传播策划总监的她,职业生涯起点正是主持人——这份经历不仅打磨了她的表达力,更让她读懂了传媒行业最核心的“温度”。近日,记者与林莉莉对话,听她讲述从主持台到策划场的成长,以及如何用专业为行业注入新活力。

谈及最初的主持经历,林莉莉笑着打开了话匣子:“刚做主持人时,总想着把台词背得滚瓜烂熟,生怕出错。直到一次主持社区文化晚会,我看到台下老人和孩子跟着我的节奏鼓掌、欢笑,才突然意识到,主持不是‘念稿子’,而是要根据现场氛围灵活调整,让每一位观众都有‘参与感’。”正是这份对“现场感”的敏锐捕捉,让她在主持领域逐渐崭露头角——无论是商业发布会的严谨专业,还是公益活动的温暖共情,她总能用声音和肢体语言,将活动的核心价值传递给每一位在场者。有一次主持企业周年庆典,原定的嘉宾因堵车迟到,林莉莉临时加了一段关于企业发展历程的分享,还和台下观众互动提问,不仅没冷场,反而让大家更投入了。这段应急经历也为她后来做策划埋下伏笔,让她更懂“预案”与“灵活”的重要性。

2022年加入福建木木夕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后,林莉莉从专职主持人逐步转向内容策划,再到如今的策划总监,但主持经历赋予的“用户思维”始终贯穿在她的工作中。“做策划时,我总会下意识站在‘主持人视角’想问题:这段流程能不能让观众看懂?这句话术会不会太生硬?”此前,一家科技企业委托他们策划新品发布会,客户希望既突出技术优势,又避免枯燥。林莉莉立刻想到了主持时常用的“场景化表达”——她带领团队设计了情景剧,让演员演绎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自己则亲自担任主持人,用通俗的语言衔接技术讲解与场景展示。“发布会结束后,客户说‘原本担心技术内容没人听,没想到大家都看得很投入’,其实这就是主持经验带给我的启发:无论多专业的内容,都要找到让受众‘听得懂、有共鸣’的方式。”

随着角色的转变,林莉莉的影响力也从主持台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去年夏天,她主导策划并主持了“环保减塑”公益活动,现场不仅设计了互动游戏、环保讲座,还通过“减塑承诺墙”让观众参与其中。“站在主持台上,看到小朋友们认真地在承诺墙上签名,听到他们说‘要和妈妈一起少用塑料袋’,我突然觉得,主持和策划的意义是相通的——都是用一种让人接受的方式,传递有价值的理念。”那场活动的相关话题在公众平台阅读量超500万,不少网友留言“被林老师的主持感染,也想参与减塑”,这让林莉莉更加坚信,传媒人的价值,在于用专业能力带动更多人行动。

如今,即便身居管理岗位,林莉莉偶尔还会站上主持台。“每次主持都是一次学习,能让我更贴近观众,知道大家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她透露,去年公司承接的活动数量同比增长40%,客户复购率超60%,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团队对“细节”与“温度”的追求——而这份追求,正是从她最初的主持经历中沉淀而来。“未来,我希望既能带领团队做好策划,也能偶尔拿起话筒,用主持人的热情和策划人的专业,做更多有影响力的事。”采访尾声,窗外的阳光落在林莉莉身上,她的笑容里,既有对过往的感恩,也有对未来的笃定。在传媒行业的浪潮中,她正以独特的成长路径,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责任编辑:小志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环球经济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